不同工作性質的人,有不同的生活模式。

工程師出身的我,在工程師的相處模式即任務完成、討厭工作流被中斷、講話約時間為主。 小時候常常會不理解任職補習班老師的老媽,為什麼需要在假期、出去玩、下班時間、睡覺時間時還需要立即接家長的電話,等於只要有醒著,基本上是持續待命,專注力不斷被剝奪。難道下班後連一點休息時間都沒有嗎?難道下班後不等於享受自己的空間與時間嗎?

直到來學生會後才能理解,特別是與學校溝通的學權部的領導者。這個職位和工作內容的性質,好像很講求資訊即時、受理即時、即時溝通。我有一次印象很深刻,在宿舍區學餐的電梯前空間被便利超商堆滿包裹雜物,此舉容易造成身障者操作電梯面板的不便,由學生會向外包廠商的管理者反映後,這個狀況在一個半小時左右被解決了,電梯區前恢復淨空,反映狀況幾乎可以說是即時回覆、即時處理。

這讓我很訝異,特別是「即時回覆」。對於我來說,只要不是行事曆上排定的行程開始頻繁竄入、破壞原先行程,我就會變得失去生活步調。在經歷過這個事件後,我非常訝異有人的工作需要即時回覆與處理客戶的意見,因為這根本是作息打亂者。

我最近感到生活失衡來自於學生會的提案想法。當想與學校共同的提案愈多,腦袋中的想法激浪就越洶湧。通常只要想到新的想法或任務,就會馬上排除手邊的一切,把時間挪用在打給人討論,就花了約一小時的時間。在幾次破壞作息後,我感覺到無法回歸原先的生活平衡、容易焦慮,想到什麼新鮮事就馬上找人進討論。

專注力是最寶貴的資產。在這個挑戰專注力的時空,螢幕上充斥著花花綠綠的視窗、資訊、通知,一不小心在尋找目標時接收了其他造成分心的資訊。我不斷提醒自己一次只做專心一件事,只不過我仍然容易被各式各樣的資訊吸引與入侵,造成無法好好專注且不受干擾地完成一件事。

今年度的學生會也在推行「重視心理健康」,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,才能在充斥壓力的生活中走得更長遠。

我們決定改善一下,我們覺得生活中不能都只是在用力討論學生會的事。我們做了一個嘗試:從現在起不可以在 Direct message 講學生會的事(包含提案討論、追蹤任務、想法分享),試圖讓生活安靜下來。然後,我們的聊天室就安靜了 😮。

工作就是我們的一切,意識到工作破壞作息的威力,也意識到不同工作性質造就了不一樣的生活模式,也理解了老媽放不下手機的那些時刻。

只能說學校環境還是跟工程師工作模式滿不一樣的,很多的例行會議都得實體到場參與,就算是經歷過疫情遠距後 2024 年的臺灣,公家機關仍然放不下非實體的討論形式,我覺得很容易在勉強維持自己的步調和實體穿梭會議間累垮自己。

反觀工程師則只要線上能完成,我們就線上完成吧!好好安排自己的行事曆,不浪費彼此的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