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功大學 校園人行空間觀察速記

10 月底到成功大學比賽,順便觀察了一下校園的人行空間。 ...

油成 · 2024 年 11 月 11 日 發布 ,2024 年 11 月 11 日 更新

東華 9/25 藝術學院道路勘查筆記

道路勘查緣由 車輛管理委員會(簡稱車管會)學生代表於 112-2 車管會提出 兩案 ,但礙於該學期末因為校園地震等災害事件而遠距教學,許多學生代表都離開學校了,因此原先委員會後的道路勘查工作延後至 113-1 學期。 在 112 整年度(2024 年)中,我出訪過歐洲西部國家、日本東部地區,參觀過當地的交通規劃,我認為這次的道路勘查是一個很好記錄下來的機會,這篇文章會包含當時視察的項目及我的看法。 112 車管會會議記錄 - 學生代表提案內容 道路勘查實記 大學門 車道匯流 大學門主要討論了劃分車道,並且將動線規劃得更加明確,以避免車輛之間的衝突。 現場考量礙於調整動線專業性,決議安排到第二期外環道改善工程,請交通技師評估及事後施作。 大學門出入口加入槽化區域,明確規範車輛行駛區域(繪圖:潘芊妤|底圖圖資:國土測繪雲) 藝術學院 人行鋪面及行人保護措施 銜接行穿線的人行道 從藝術學院往返外環停車場,需要穿越道路,現行行穿線劃設的位置無人行道與其銜接,勘查現場該處存在高低差,路口處也未做出差異化,一來身障人士無法進行穿越,行人也容易不小心被周遭的樹擋住,容易導致車輛不易察覺行人,造成雙方的用路安危。 現場決議:AC(柏油施工工法)柏油鋪面,製作下潛式人行道,用以銜接現有的行穿線。 事後記事:荷蘭隨處可見的「路面抬升型行穿線」有更高的預防效果。比起駕駛需要注意路側有人與否,駕駛能更優先注意到路面抬升,因而需要減速;行人及身障者除了不需要先下斜坡,也能更安全地被注意到及穿越道路。 我之後再寫一篇文章,介紹荷蘭和日本的路面抬升型行穿線。 11/08 更新:學生會更新施工進度,該處施作高壓磚鋪面,實際並未採用下潛式人行道。 標線型行人庇護島 藝術學院與教師宿舍,與外環道連接的路口,由於路口開口寬度過大,車輛在轉彎時,容易忽略行人,因此我提議在該處設置實體行人庇護島,除了可以限縮道路寬度,達到明確化行駛的動線,也可以增加行人的安全性。 不過現場包括職員討論了一下,決議先行設置標線型行人庇護島及防撞桿輔佐,先試行結果。之所以將實體改為標線型,先前理工學院路口設置實體行人庇護島,車輛在轉彎時,容易撞上實體庇護島,造成車輛及設施本體損壞,因此這次只設置標線型行人庇護島。 我覺得這是有趣的議題,在臺灣大多數實體庇護島是為了有效隔離行人與車輛,但在日本,儘管許多地方只使用標線進行引導,這是因為該國道路設計透過「標線」明確地引導駕駛,駕駛較能在顧及路況下注意到行人。如果改為設置標線型是為了避免車輛受損,我覺得這可能有些本末倒置,因為行人穿越時,不是實體設施被撞,那就是行人被撞了。 理工學院 周遭油鋪面人行道標誌指引改善提議 由於我通常會在理工學院上課,因此我對該區域的道路狀況較為熟悉,我提出了周遭油鋪面人行道標誌指引改善提議。 做庇護島的路口加強緊鄰 AC 人行道開口的示警標誌。 原先的柏油人行道與油鋪面人行道之間,沒有明確的區隔,容易讓駕駛人誤以為是車道,因此我提議在人行道開口處加強示警標誌,提醒駕駛人這是人行道,請注意行人。 理工學院沿路的人行道,增加地面行人自行車共道標誌、改善過抖的坡度,以及處理緣石,以改善無障礙通行。 現行的人行道坡度過抖,對於身障人士來說,他們無法將輪椅推上人行道,因此我提議改善坡度,並且處理緣石,以改善無障礙通行。 周遭油鋪面人行道標誌指引改善提議 志學門 校內路口、圓環處 消失的自行車道 在現勘當時,志學門圓環處只有劃設枕木紋的行穿線,屬於自行車通行路口(橫斷路面)的車道卻沒有被做出來,因此當時我也提了一下這個問題。 不過在 11/05 傍晚,自行車穿越道有師傅來施作了,以紅色冷塑漆劃設。我上前關心施作的情形,師傅向我們展示冷塑與熱拌漆在防滑效果上的差異,冷塑漆的防滑係數較高,且耐久度較長,材料價差十倍之多。 圓環的號誌閃爍 原先在圓環外設置的號誌,以規範路權為主,先前會議提到外環道才是主道,因此號誌會閃爍黃燈以示主道路權,我對此滿心期待。結果在施作完成後,號誌仍然規範入校與內環的路權為主道,我滿是不解。 ...

油成 · 2024 年 11 月 11 日 發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