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三時難以往懷的事:教育者的理解、包容與支持

我從高一開始,因為臺灣的學科教育制度,讓我很討厭硬讀學科,對於學科的學習沒有興趣。我覺得測驗導向的學科的學習是一種被迫的事情,而不是走在自己的步調上喜愛與學習。 我將大部分的時間花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,例如寫程式、做專題、課外探索等等。我覺得這些事情比乏味的學科學習更有趣,也更有意義。 一直到高三,高三是幾乎所有臺灣學生重要的一年,因為高三有一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準備研讀大學學科測驗上,對大部分學生而言,這是進大學的唯一途徑。同時,高三還有安排一些學科進度,因此授課老師除了要教進度,還要幫助學生準備研讀大學學科測驗,時間安排可說是非常緊迫。 我當時因為知道了「特殊選才」,制度上與一般的考試制度不太一樣,透過專才的能力的展現,得到大學的錄取機會。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,相較只能透過學科成績來決定大學錄取的方式,這個制度讓我有多一項選擇。 特殊選才看重的是學生的專長。有別於一般同學在學涯中單次單次準備的測驗,通常會花比較長的人生階段在探索專長與精進上。 特殊選才大概是在新學年開始,學期中段考附近的時候辦理,包括提交書審資料、準備面試等等。所以當時同學們正在準備學科考試的時候,我則是在準備特殊選才所需的資料與養分。 我覺得我最印象深刻的是,老師跟我說:如果你需要在旁邊敲電腦,那就去吧。我當時覺得這句話很溫暖,因為我知道老師知道我在做什麼,也知道我在做的事情對我來說很重要。在同一個教室中,雖然我在一旁用電腦,但卻不會感到孤寂或反差。 老師們知道,學科已經不是這個學生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了 我覺得這是在傳統教學體制下,教育者能夠給予學生的最好的支持。這種支持不是要求學生必須遵守規則,而是讓學生知道,老師們理解學生找到自己重要的事情,並且用行為表達支持。

yc油成 · 2024 年 10 月 03 日 發布